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简介
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简称省有色地勘局)成立于1971年,先后隶属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2000年7月划归甘肃省人民政府领导,2001年10月更名为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现为省自然资源厅管理的正厅级事业单位。全局现有在职职工1500余人,在岗专业技术人员900余人。局下属兰州矿勘院、天水矿勘院、白银矿勘院、张掖矿勘院、有色地调院、省有色工勘院、矿研院、信息中心、局机关后勤服务中心等9个县处级事业单位,分别为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分布在兰州、天水、白银、张掖等地。局机关设有办公室、计划发展处、财务处、人事处、地质处、矿业开发处、审计处、机关党委、纪检监察室、探矿工程管理处、安全生产管理处、工会、离退办13个职能处室,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
省有色地勘局主要职能是为全省服务能源资源安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服务防灾减灾、服务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重大工程建设,主要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勘查和水工环地质工作,构建了涵盖基础地质、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矿山地质等领域的地质服务体系。目前,全局拥有各类甲级资质50个、乙级资质30个、丙级资质25个,主要分布在地质勘查、测绘、地质灾害、环境、土地、水资源、旅游等7大类,涉及区域地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与设计施工等30多个专业领域。近年来,全局以“做优地质勘查业,壮大水工环产业,提升实验测试业,巩固矿业开发业,稳定酒店服务业”为产业发展总体部署,立足于全局地勘工作转型升级整体性,坚定走地质勘查、水工环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已初步形成以地质勘查、水工环工程地质为主体的“地质+”的产业结构模型,横向拓展的张力增大,纵向升级的韧劲加强,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契合度更加紧密。
省有色地勘局是我省一支重要找矿劲旅,自成立以来,虽几经更名和管理体制调整,依旧初心不改,一心诠释“地质工作搞不好,一马挡路,万马不得前行”的使命担当,取得了丰硕地质找矿成果,有力支撑了我省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累计探明大型以上矿床26处,中型矿床14处。最为突出的贡献是提交了我省第一大型铅锌矿床、第一大型钨钼矿、第一大型独立银矿、第一大型钼矿。“358”找矿突破行动实施以来,形成了老矿区深部及周边找矿攻坚系列模式,新发现了矿产地16处。特别是以“四方合作”模式,打响了白银厂深部及外围找矿攻坚战役,第一个在白银深部找到富铜矿。同时,发现并探明了厂坝铅锌矿深部、郭家沟铅锌矿、李坝外围金矿等大型以上矿床10处。这些重要成果在矿山攻深找盲、找矿理论指导、找矿模式建立等方面对地质业界具有很大影响和深远意义。
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履行资源保障职责的基础上,省有色地勘局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着力强化提供地质技术综合服务职能,始终把水工环地质推在工作前面,摆在重要位置,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核心竞争力。实施的舟曲寨子沟泥石流治理等项目受到国土资源部的表彰,实施的兰州新区综合产业片区土地整理、张掖丹霞和武威民勤通用机场场址勘察、白银市地下管廊岩土工程勘察、庆阳市“海绵城市”建设、世行贷款的省自然文化遗迹保护与开发项目—宕昌县鹅嫚沟景区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岩土工程勘察等一批重大项目,赢得了地方政府、相关单位和群众的高度评价和赞誉。目前,全局以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我省绿色发展崛起战略为主战场,以我省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循环农业产业”为契机,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地质+”战略行动,加快地质工作与政府需求和市场需要深度融合,在水土污染防治、地质灾害治理、山水林田湖草修复、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调查等领域均有新的作为,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地质工程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
新起点、新征程,甘肃省有色地勘局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自然资源厅的正确指导下,强化使命担当、开拓创新笃行,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